我们那时候这么玩——曾记否,儿时那款叫作“攻城”的游戏
昨夜一时童心起,在电脑上画了两张小时候的游戏图,是为“攻城”。这可是我们小时候很劲爆、参与度极高的一款“游戏”。
图1是比较普遍的玩法,在空场上自己画了就能玩。庄户人家,家家都有碾麦场,娃娃们不缺场地。规则很简单,把所有游戏参与者分成两队,人数不限,N:M。初始状态时,双方队员都守在各自城池内部。游戏开始,先派各自强壮队员打头,突防出城。出城的过道比较窄,如果下盘不稳,就会被推“下”城去,“阵亡”出局。这个过程很耗体力,所以在出去的路上,很贴心地设计了一个圆形的缓冲区,类似于真实城墙上的“马面”。最终突围出去的人员,就可以绕行一圈,率队“攻”入对方城池。当然,对方城内,也会安排得力人手防守,往往排兵布阵不当时,就会攻防易位,被守方反杀。胜利的标志,是攻击得手的一方,率先踩到对方城内腹地要害(图中小太阳的位置,我们小时候叫踏蛋)。
这个游戏的好处是,孩子们大小不限,皆能参与,那些比较小的孩子,经常可以跟在“主将”身后,趁双方将领“厮杀”之际,遛过去直接“跳蛋”。而且这款游戏,斗智斗勇、排兵布阵、战法灵活,可谓是“体”“智”双锻炼,绝对强过如今孩子们的屏幕游戏。
图2的玩法,可以看成是图1的单兵版。最初的版本,没有外围的线。队员出城后只能呈“斗鸡”姿势单腿蹦跳前行(图3为网图,拿来解释“斗鸡”之用,侵删)。双方可以在城外“斗鸡”决战,也可以攻入后双腿落地以力相搏。后来有所改进,加了外面一圈线,过道上可以正常行动,出了外围才需单腿跳行,这玩法就更加丰富灵活了。